全球條碼標準GS1與歐洲醫院藥劑師協會(European Association of Hospital Pharmacists, EAHP),於2013年9月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共同發布一份新聞稿,內容為GS1針對醫療產品GTIN配置規則的最新標準,進一步將條碼識別應用在醫療產品最小調劑單位上,將大幅提升病患用藥安全與減少用藥疏失。
用藥疏失(Medication errors)是醫療院所可以預防的不良事件(preventable adverse events)中,最常見的肇因之一。因此,在現有給藥流程管理中,藥物識別(Identification of a medicine)即成為醫療院所安全調劑作業的關鍵。 事實上,初步研究顯示,在藥品單品(single unit)包裝層級上使用條碼作為辨識,將可減少41.4%的用藥疏失。
在藥品進行調配、管理、分發或使用時,醫療院所的定點照護(Point-of-care)查核系統和追蹤系統(traceability systems),需仰賴有效擷取醫療產品包裝層級內的資訊。但時至今日,醫療院所仍然面臨著缺乏全球一致的標準,來識別如單一包裝的導管、或整片泡殼(multi-cell blister card)包裝上的單顆泡殼(individual blister cell)等,這種較現有包裝更小的包裝層級。
GS1健康醫療產業群組(Healthcare work group) 由超過80個醫療產業供應鏈專家組成,肩負調和及修訂GS1標準的重任,提供識別單品層級(single unit level) 、亦稱為最小調劑單位(Level Below the Each)的使用指引,此新標準對於如何識別單品包裝層級,提供了清楚而一致的方針。
談到全球需要使用統一標準的這個議題,任職於法國Robert Ballanger醫院以及身為Level Below The Each工作小組聯合主席的Frederique Fremont 表示:「醫療機構必須要與製造商通力合作,進行最小調劑單位的識別印貼,才能讓標準能夠被廣泛應用,促進作業流程自動化,進而減少用藥疏失,以及確保醫療器材的使用安全。」
目前已修訂完成的“GS1/GTIN使用在醫療產品上的配置規則(Allocation Rules)”,當中明訂醫療供應鏈中的「當負責任者(responsible entity)」,必須標識「 最小調劑單位」此一交易品項, 包含像是單顆無包裝的藥錠、包裝在泡殼內的藥錠、無個別包裝的液體、只使用一次而不需消毒滅菌的器材、如螺絲 (screws)和針(pins),或多次使用而不需消毒滅菌的設備、如血壓計的壓脈帶等。
任職於Zimmer並身兼 Level Below The Each Work Group共同主席的Peter Tomicki,有感於此一“最小調劑單位使用指引”,將對病人安全造成深遠的影響,發表了看法:「在醫療產業中,比現有包裝更小的包裝層級急需能被識別,此一新標準在最小調劑單位層級,對於如何能被識別以及相關責任者方面,提供了明確而一致的規範。」
歐洲醫院藥劑師協會(European Association of Hospital Pharmacists, EAHP)主席Roberto Frontini,非常讚揚Level Below The Each 工作群組的成就,他如此地評論:「GS1領導整合相關各界之力,建立了全球通用的最小調劑單位編碼標準,著實令人敬佩,除了讓製造商和醫療產業供應鏈中其他的使用者有所依循,更有助於醫院克服藥品單品條碼化上的障礙。如此一來,在醫療院所日常的定點照護管理中,得以普遍使用自動化識別系統進行辨識與管理,以確保病人的安全與預防用藥疏失,即將指日可待!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