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力以科技提升檢驗品質,奇美醫學中心自102年起使用質譜儀(MALDI-TOF)細菌鑑定後,108年5月引進「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與影像掃描系統」,11月正式問世,讓檢驗從傳統手工進階到高準確性、高效能標準自動化作業,並朝向檢驗流程智能化跨出了一大步。
提升效率 精準擬定治療策略
過去致病菌的檢驗相當費時,醫師必須先根據病況及其專業,給予病人經驗性抗生素治療,像是一場敵暗我明的苦戰,而致病菌種的檢驗結果,往往為治療帶來成功的曙光。致病菌種檢驗分秒必爭,「快還要更快」也成為醫療團隊中臨床病理科永不停止的挑戰。
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表示,過往細菌菌種檢驗約需要1.5到2天「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以及影像掃描系統」上線後,透過自動化設備及優化流程,將有機會快速獲得檢驗結果,也能更快讓病患接受適當的治療,減輕痛苦。
感染症是病人住院常見的原因之一,不管是皮膚傷口、呼吸道、腸胃道、泌尿道等,全身各處都可能被病菌侵襲,造成病人發燒及各種症狀。當細菌進入全身血液,甚至可能引發最嚴重的感染症-敗血症。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,國人去(107)年敗血症死亡率排名為第12名,而第3名的肺炎,也是因細菌感染且無法及時治療而造成死亡,在醫學發達的今天,仍造成不低的死亡率。
自動化檢驗結合影像系統揪出致病菌
過去感染症病人細菌培養的檢體送至臨床病理科後,會由人工進行分離接種、送入溫箱培養、反覆觀察、挑選菌落、鑑定等工作。這一連串的流程相當耗費人力,所有檢驗紀錄也無法永久留存。此外人工分離接種,要得到高品質的單株菌落,人員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。
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技術主任詹坤振指出,「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以及影像掃描系統」啓動後,其中的標本前處理系統,利用磁珠將檢體以標準一貫的動作,分離接種在培養皿上,可獲得比人工分離接種更多的單株菌落,同時減少再次分離接種的需要,消除人為操作及人為因素的干擾,提升效能及準確度,檢驗結果所須的時間也能縮短。
原本投注在高重複性工作的人力,可以有更好的利用。而設備中類似立體停車場的培養皿儲存溫箱與影像掃描系統,讓菌落的生長可透過影像觀察。減去不必要的培養皿抽檢時間,還能提供更即時的、多方的、雲端的監控及操作。
檢驗紀錄完整 智慧整合臨床數據
「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以及影像掃描系統」能透過定時自動多層掃描完整擷取影像,培養過程將被完整記錄下來,與檢驗結果等紀錄將可完整保留累積下來,搭配人工智能演算,成為檢驗智能化的基礎。
奇美醫學中心以「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,成為民眾最信賴的健康照護體系」為建院目標,始終秉持著關懷、專業、效率的核心價值,不斷深耕整合並致力創新擴展。
(工商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