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局17日舉行「環境教育推動座談會暨低碳校園標章授證典禮」,局長劉和然親自頒給11所學校低碳校園標章認證,除感謝各校在環保行動上的努力,並強調環保和教育都是做未來的事,指在孩子身上所播下的環保種子,將決定20年後臺灣環境的面貌。
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,推動的「低碳校園標章」認證,即是以校園為扎根起點的具體計畫,指面對已無法改變的氣候變遷,全民應有體認,大自然的反撲其實是對人類的沉痛吶喊,唯有尊重自然,落實環保,人類方能與天地共存。因此藉低碳校園來散播種子,落實低碳環保生活刻不容緩!
環保局表示,民國100年開辦低碳校園標章至今共有49所學校,此次獲得低碳校園標章的11所學校,分別是三峽區成福國小及淡水區新市國小獲得最高等級「金熊級」標章;鶯歌區永吉國小、新莊區新泰國小、林口區 崇林國中、中和區秀山國小、貢寮區貢寮國小、平溪區菁硐國小、石碇區石碇國小、板橋區後埔國小及汐止區崇德國小獲得「銀鵝級」。
環保局指出,獲得「金熊級」認證的三峽區成福國小,巧妙運用積水停車場改造成人工濕地,以及將邊坡易滲水鋪面改造為水稻田等措施,營造自然環境,吸引更多水鳥、動物等進駐,讓學校師生沉浸於池塘邊的蛙鳴聲,仿似一場大自然的聲音饗宴。另也透過工程改造,設置遮陽板、窗簾等減少太陽直曬問題;雨水及生活污水再利用減少自來水用量、資源回收分類及廚餘堆肥等,使資源生生不息。
至於淡水區的新市國小,則以節能省水為目標,全校1/3校舍頂樓皆設置綠屋頂,不但綠化環境,且使屋頂溫度降低,增加舒適感;地下室筏基可回收1000公噸的雨水,再利用於沖廁所、灌溉花木等,每月可省下588度的自來水;全校全面使用T5燈管,每月可節省2186度電,另地下室設置採光井,採光通風良好,不須設置送送風機及多餘照明,有效降低用電量。
資料來源:news.cts.com.tw/nownews/society/201509/201509171661225.html#.VgDPyNKqpB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