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航太總署(NASA)、國際馬鈴薯中心(CIP)與秘魯科技工程大學(UTEC)近日在秘魯首都利馬合作「火星馬鈴薯」( Potatoes on Mars)計畫第二階段,上月十五日至本月五日在模擬火星環境的立方衛星(CubeSat)內種植馬鈴薯,本週宣告「初步結果正面」,長出新芽,為人類的火星殖民夢想再邁進一步。恆溫試驗烤箱設備
火星殖民夢想 向前邁步
馬鈴薯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糧食作物,人工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八千至五千年的秘魯南部地區;火星則是目前所知太陽系內第二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,僅次於地球,因此一直是外星殖民議題的焦點。在二○一五年的好萊塢科幻電影「絕地救援」中,影星麥特.戴蒙飾演意外被隊友獨自遺留在火星上的太空人,劇情描述他就是靠種植馬鈴薯當作食物保命。
至於這次計畫的馬鈴薯種植環境,依NASA建議打造恆溫試驗烤箱設備,模仿火星的高二氧化碳濃度但低壓環境。土壤則取自秘魯南方沙漠,因為那是地球上最像火星地表的土地,極度乾燥且鹽分極高。
之前曾服務於NASA的UTEC天文物理學家瓦迪維亞.席瓦(Julio Valdivia-Silva)指出,「在類似火星的恆溫試驗烤箱設備環境下種植農作物,是這項實驗的重要階段」,「我們把它們放入立方衛星內的極端環境,如果作物可以撐過,那它們就有很大的機會在火星生長。」為了找出適應力最佳的馬鈴薯品種,該團隊接下來還有好幾回實驗要做,整個計畫預計持續五年。
CIP馬鈴薯培育員阿莫羅斯(Walter Amoros)也表示,實驗團隊在目前面臨或可能面對氣候變遷的地方,試著種出可承受環境風險的食物,上述結果顯示,一切心血沒有白費。預計未來只要準備疏鬆土壤、肥料與適當的空氣和水,就能在上述立方空間內長出馬鈴薯。
來源:自由時報